苏公网安备32058302004597
新闻资讯

如何解决废水低温蒸发设备处理高盐废水时的结垢堵塞问题?

发布日期:2025-08-25 点击:22

一、预处理:从源头降低易结垢离子浓度

预处理是减少后续结垢最根本的手段,通过提前去除或转化高盐废水中的易结垢成分,从根源上降低结垢风险。


  1. 化学软化法(针对钙镁离子)

    • 向高盐废水中投加碳酸钠(Na₂CO₃) 和氢氧化钠(NaOH) ,使钙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(CaCO₃↓),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(Mg (OH)₂↓),再通过沉淀池、压滤机等设备去除沉淀物。

    • 适用场景:高硬度(钙镁离子总量>500mg/L)的高盐废水,如化工、电镀、印染废水;需注意控制反应 pH 值(除钙 pH=9.5-10.5,除镁 pH=11-12),避免药剂过量导致新的杂质引入。

  2. 络合 / 螯合阻垢(针对低硬度废水)

    • 投加氨基三亚甲基膦酸(ATMP)、羟基乙叉二膦酸(HEDP) 等有机膦类阻垢剂,或聚马来酸酐(PMA)、聚丙烯酸(PAA) 等聚合物阻垢剂。这类药剂可与钙、镁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/ 螯合物,抑制其形成晶体;或吸附在微小晶体表面,阻止晶体长大附着在设备内壁。

    • 优势:无需沉淀分离,操作简单;需根据废水盐度和离子组成调整药剂投加量(通常 5-50mg/L),避免与其他药剂发生拮抗反应。

  3. 物理预处理(去除悬浮态杂质)

    • 高盐废水中若含有悬浮颗粒物(如泥沙、有机物残渣),会成为盐类晶体的 “附着核心”,加速结垢。需通过石英砂过滤、精密过滤(5-10μm 滤芯)、离心分离等工艺去除悬浮杂质,避免其进入蒸发系统。

二、优化设备运行参数:避免盐类超饱和析出

通过调整低温蒸发设备的运行参数,控制盐类在系统内的浓度始终低于饱和溶解度,减少晶体析出机会。


  1. 控制蒸发温度与真空度

    • 低温蒸发的核心是通过真空环境降低废水沸点(通常 40-70℃),但温度过低会导致蒸发效率下降,浓缩速度变慢,反而增加盐类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;温度过高则会加速盐类析出(如硫酸钙在 60℃以上溶解度显著下降)。

    • 建议:根据废水的盐类组成(如通过溶解度曲线查询)设定最优温度,例如处理含硫酸钙的废水时,蒸发温度控制在 50-55℃;同时稳定真空系统(真空度保持在 - 0.085~-0.095MPa),避免温度波动导致局部超饱和。

  2. 限制浓缩倍数,避免过度浓缩

    • 高盐废水的 “浓缩倍数”(浓缩后废水体积 / 原废水体积)需严格控制在盐类饱和浓度的 80%-90% 以内,避免达到过饱和状态。例如,某高盐废水的氯化钠饱和浓度为 360g/L(20℃),则浓缩后氯化钠浓度需控制在 300g/L 以下。

    • 操作:通过在线浓度计(如折光仪、电导率仪)实时监测浓缩液浓度,达到设定值后及时排出浓盐水(进入后续固液分离环节,如结晶器、干燥机),避免在蒸发系统内长期滞留。

  3. 提高流体流速,减少局部沉积

    • 换热管内或板式换热器流道内的流速过低,会导致废水在局部停留时间过长,盐类易附着在换热面上。需通过调整循环泵功率或优化流道设计,提高流速至1.5-3m/s(湍流状态),利用流体的冲刷作用减少结垢。

    • 注意:流速过高会增加系统能耗和管道磨损,需平衡 “防结垢” 与 “能耗成本”。

三、设备结构与材质升级:降低结垢附着性

通过优化设备内部结构和选择耐垢、光滑的材质,减少盐类晶体的附着机会。


  1. 换热组件结构优化

    • 传统列管式换热器的直管内壁易形成均匀结垢,可替换为波纹管换热器(内壁凹凸不平,流体形成湍流,减少沉积)或螺旋板式换热器(流道长且呈螺旋状,流速均匀,不易死角积垢)。

    • 蒸发室内部可增加搅拌装置(如桨式搅拌、气流搅拌),避免浓缩液在底部静置沉积;或设计成 “升膜式”“降膜式” 蒸发器(废水在换热管内壁形成薄膜快速蒸发,停留时间短,结垢少)。

  2. 选择低附着性、耐腐蚀材质

    • 常规高盐废水:选用316L 不锈钢(耐氯离子浓度≤2000mg/L)或双相钢(2205) (耐氯离子浓度≤5000mg/L);

    • 高氯高盐废水(如含盐量>10%):选用钛合金(TA2) 或聚四氟乙烯(PTFE)涂层(表面光滑,盐类难以附着,且耐强腐蚀)。

    • 换热组件和管道材质需同时满足 “耐高盐腐蚀” 和 “表面光滑不易结垢”:

    • 避免使用普通碳钢或 304 不锈钢,这类材质易被高盐废水腐蚀,腐蚀产物会进一步加速结垢。

四、在线清洗(CIP):实时清除初期结垢

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嵌入在线清洗系统,定期对换热组件和管道进行清洗,防止结垢累积。


  1. 化学在线清洗

    • 针对碳酸钙、氢氧化镁结垢:使用1%-5% 盐酸(HCl) 或2%-8% 柠檬酸(酸性温和,避免腐蚀设备),清洗温度控制在 40-50℃,循环 1-2 小时;

    • 针对硫酸钙结垢(难溶于酸):使用氨基磺酸(5%-10%) 或EDTA 络合剂(与钙离子螯合溶解),清洗时间需延长至 2-4 小时;

    • 清洗后需用清水冲洗至 pH=6-8,避免残留药剂腐蚀设备。

    • 在蒸发系统的换热回路中设置清洗药剂注入口和循环回路,定期(如每 7-15 天,根据结垢速度调整)注入针对性清洗剂,通过循环冲刷去除结垢:

  2. 物理在线清洗

    • 对于板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,可安装在线高压水射流装置(压力 10-20MPa),通过旋转喷头对换热面进行定期冲刷;

    • 针对小型设备,可采用超声波在线清洗(在换热管外侧安装超声波振子),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击碎附着的结垢,适合精细部件清洗。

五、离线深度清理:解决顽固结垢堵塞

当在线清洗无法清除顽固结垢(如结垢厚度>5mm,导致流速下降 30% 以上)时,需停机进行离线清理。


  1. 机械清理法

    • 对于管道或列管式换热器:使用管道疏通器(如钢丝刷、旋转刮刀)物理刮除内壁结垢;若结垢坚硬,可采用高压水射流(压力 30-50MPa) 或干冰清洗(利用干冰升华的低温和冲击力剥离结垢,无二次污染);

    • 对于板式换热器:拆开换热器板片,用软毛刷蘸取清洗剂(如柠檬酸溶液)手工擦拭,避免划伤板片密封面。

  2. 化学浸泡清理

    • 将可拆卸的结垢部件(如换热管、滤芯)浸泡在高浓度清洗剂中(如 10% 盐酸 + 缓蚀剂,缓蚀剂添加量 0.5%-1%,防止腐蚀金属),浸泡时间 4-8 小时(根据结垢溶解情况调整),待结垢完全溶解后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
    • 注意:浸泡前需检测清洗剂与设备材质的兼容性,避免发生腐蚀(如钛合金禁用氢氟酸)。

六、日常运维管理:建立结垢预防长效机制

  1. 水质监测与记录

    • 每日监测原废水的硬度(钙镁离子)、盐度、pH 值,建立水质台账;若水质波动较大(如硬度突然升高),及时调整预处理药剂投加量或浓缩倍数。

  2. 设备状态巡检

    • 定期检查蒸发系统的换热效率(如进出水温差、蒸发量)、真空度、循环泵出口压力:若换热效率下降 10% 以上、真空度低于 - 0.08MPa、泵压升高 20%,需立即排查是否存在结垢堵塞。

  3. 清洗周期优化

    • 根据结垢速度调整在线清洗周期(如夏季温度高,结垢快,可缩短至 7 天 / 次;冬季可延长至 15 天 / 次),避免 “过度清洗” 增加能耗或 “清洗不及时” 导致堵塞。

总结

解决高盐废水低温蒸发的结垢堵塞问题,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 的原则:通过预处理从源头减少结垢离子,通过参数优化和设备升级在过程中抑制结垢,通过在线 + 离线清洗及时清除已形成的结垢,同时配合日常运维监测,形成全流程解决方案。针对特殊高盐废水(如含氟、含硅废水),还需针对性添加专项阻垢剂(如氟离子用铝盐沉淀,硅垢用聚醚类阻垢剂),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